youdan20 发表于 2017-9-14 08:36:09

【歌吟天下】《疯狂培训班》播出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连载)

【歌吟天下】《疯狂培训班》播出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天时地利人和的选择?

  昨天是教师节,世界物联网大会在无锡隆重开幕,无锡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很少有人会去关心9月9日央视新闻频道21:30《新闻调查》栏目播出的无锡“疯狂培训班”。有人觉得是老生常谈,见惯不惯,培训班和房价一样天天有人批,照样红火,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信号,看似目前还波澜不惊,但实则暗流涌动,也许这一次将彻底改变我们目前的教育观。
  作为央视最为权威的而且唯一的深度调查类节目《新闻调查》时长45分钟,每周一期,在百姓和高端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新闻调查》注重研究真问题,探索新表达,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点点滴滴的作用。一般而言,新闻调查带着很强的上层意志,说白了是一种风向标,表示下一步会对这种教育乱象进行重拳治理。
  而播出的时间、调查的地点、选择的对象也非常值得玩味,说书人不妨大胆猜测,来这里解读一下这其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首先是天时。播出时间是教师节的前一天,这个节点非常令人遐想。表面上培训班的老师也是老师,也要过节,或者是想暗示培训班老师来源,但说书人觉得里面还另有深意,和一部法律的实施有很大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6年11月7日修正版),这部修订法律的生效日期是2017年9月1日,也就是一个星期前它生效了。问题是知道这部法律的人并不多,更不用说其中的内容了,这里面我认为最重要的的一条
  第十九条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但是,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得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
  这部修订法律带来的一个主要新原则,是对民办教育实施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分类,而且禁设义务教育阶段的营利性民办学校。这就彻底断掉了一些人靠举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发财的路子。
  看到这里,你们是不是更加迷惑,难道这次调查是呼应这个法律?但是明明是疯狂培训班,和民办学校有毛线关系?
  先不着急,再来看看地利。 8月,《新闻调查》来到江苏无锡,对暑假中小学生的各种培训班进行观察和调查。为什么选择无锡?无锡不是什么大城市,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发展较好的二线城市,教育资源远不及那些一线大城市。
  选择无锡真的只是因为全国唯一有两个国家课改试验区的城市?真的是文教昌隆、尊师重道的优秀传统?这些不过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无锡今年高考成绩考得很好,在省内甩开苏州、南通一条街,而江苏高考在全国一直是有地狱模式的美名,很显然能在江苏高考称王,无疑在全国更是坐稳考霸宝座,所谓枪打出头鸟,这次调查选择无锡也就是顺理成章。
  再来看人和。选择调查对象大多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而且深度剖析了为啥趋之若鹜的要报培训班,就是要考上最好的民办学校。片中多次出现这样的情节,比如陈妈妈说5000个小朋友录取200个,比如白某某说学了奥数才考上了大桥。这下,你知道了吧,醉翁之意不在酒,所谓疯狂培训班不光光是说培训班的事,恰恰针对的是它背后的根源,为《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细则开道。
  无锡教育有着独有优势就是善于融合,集百家之长,但也有着致命缺陷,就是很好忽悠,钱多人傻速来。于是教育机构纷至沓来,在无锡火热的开班,作为《新闻调查》选中的样本,疯狂培训班播出,不知这是无锡之幸或是不幸呢?
  疯狂,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在中国失去理性的民众只能做着随波逐流的乌合之众,一边咬牙切齿的痛恨这些培训班带来的拔苗助长,一边又拼了命的帮子女报了无数的培训班,这是中国式教育之殇。这一切能否在疯狂中得到最后的终结?也许这次有了一线希望。
  疯狂培训班背后疯狂的到底是什么?家长、培训班、民办学校之间上演是罗生门还是三国杀?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youdan20 发表于 2017-9-14 08:36:30

【歌吟天下】《疯狂培训班》播出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二)——你上的有可能是假培训班?

  上回说到央视新闻调查疯狂培训班的播出以无锡样本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选择。此文刚一出,就引发截然相反的两派观点。一派认可说书人的国家会有重拳整治教育乱象,另一派则不以为然,认为存在就是合理,培训班只会变本加厉。到后来后一派似乎成了主流,特别是某群里有位家长似乎知道内幕,说是这个女记者是无锡人,贪图方便,自己回家乡找了几个朋友一采访就做成了这部片子,似乎是在表明这个片子就是完成任务,没有任何意义,播完就过去了,一切照旧。
  这里面的确有些不寻常之处,片末没有权威人士评论解读,似乎是戛然而止,片中不痛不痒的几句解说也看不出严厉措辞,难道一切都是我想多了,这部片子就是为了给培训班打广告来着。
  但是仔细一想,这不符合逻辑啊,就算女记者为了完成任务制作了这部疑似广告片,为家乡教育培训事业做贡献,那也得层层审核通过啊,她不可能一人说了算。如果上头没有对教育乱象整治的意图,在教师节前夜播出这部毫无意义的片子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啊。
  带着疑问,好吧,我又重看一遍,发现片中提到无锡目前经过教育部门审批的188家培训机构,只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教育咨询机构却有2673家,不在教育监管范围之内,还有很多两者都不具备的培训班也在市场运行。那么这些教育咨询机构能否组织培训上课呢,说书人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如果能够上课那肯定需要教育部门监管,既然教育部门认为不在监管范围内,自然很明确这些教育咨询机构不能组织上课,不知道说书人的理解是否正确。
  而现在疯狂培训班里上课的是不是有教育咨询机构呢,如果有,那这就是超出经营范围了,属于违规经营,轻则罚款,严重的要吊销执照。2673家教育咨询机构,我很好奇如果不组织上课,他们咨询些什么?有这么多咨询业务吗?
  注册登记制度的改革,放宽了开设公司的门槛,也方便了教育咨询机构的注册,“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候只要看到学校、培训班等字样的宣传名称就放心了,根本不在乎实体到底是学校还是公司。希望家长报名培训班的时候擦亮眼睛,一是看有没有教育部门批准的培训资格。如果只有工商部门的教育咨询业务的营业执照那就要小心了,你可能上的是假培训班!重要事情说三遍,你可能上的是假培训班!!你可能上的是假培训班!!!
  至于把刚毕业生包装成多年经验名师,包上天少大桥虚假广告宣传之类的已经属于小儿科了。希望有关部门能对这些培训班进行一个排查,是打擦边球,还是真有猫腻,如果有教育咨询机构违规组织上课的,该取缔取缔,该关门关门,还无锡教育一个清净的世界。
  那么疯狂培训班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到底是什么力量在背后驱动它呢,让它们明知道可能是违规经营也要铤而走险,这一切真是教育市场需求吗?真的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吗?真是家长的自愿行为吗?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youdan20 发表于 2017-9-14 08:37:12

【歌吟天下】《疯狂培训班》播出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三)都是民办掐尖惹的祸?
  上回说到疯狂培训班的数量近年来剧增,引发是否上了假培训班的担忧。那么家长对于这个怎么看呢,结果发现大多数家长们根本不在意培训班是否审批备案有资格,只关注培训班是否有效果能提高成绩。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难道真的是市场需求决定的吗?我们还是继续来探讨这个培训班疯狂的根源吧。
  家长、孩子、培训班,表面上涉及的就是这三方关系。孩子有兴趣上培训班,家长自愿掏钱上培训班,培训班发展符合市场需求。表面看上去这就是一个完美的三角关系。但是仔细分析下,却发现片子里有一个难解之谜。比如采访对象都谈到了要考大桥金桥没办法,不学奥数进不去。陈某某还提到班里所有同学都上了培训班,有人还上三个奥数。于是幕后元凶浮出水面,顶尖民办成为这三方紧密联系的纽带。但是疑问又来了,上了培训班肯定就能考上顶尖民办?答案是否定的,但是不上培训班肯定考不上顶尖民办已经成为家长的共识。那为什么一定要上顶尖民办呢,高考升学率有保证啊,这就是一个概率问题。教育是没办法试错的不可逆行为,大家都义无反顾的把宝押在概率高的可能性上,就是上培训班。那么大家都上了培训班,这个差距怎么才能拉开呢?那就要看谁学得深学得多了,又是赌概率了。一方面顶尖民办为了掐尖提高升学率,招生选择时也偏向奥数学得好的,大概率是聪明的智商高的,这是考核的目的手段。另一方面家长也顾不上拔苗助长会压榨孩子的潜力了,先过了眼前一关再说,拼命学吧,毕竟顶尖民办上大学概率高。当然这概率大小的事,培训班自然乐得从中加把火,反正考不上也怨不了我,有钱不赚白不赚。
  那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确,为什么培训班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是因为全民拔苗助长,大家都在超前学习,这样才能压其他孩子一头,才有考上顶尖民办学校的优势,而这些顶尖民办的升学率决定了他们掌握着掐尖的选择权,5000个里面选200个,逼得民办学校考核内容只能远远超出教学大纲,否则无法拉开差距,无法进行比较选择。最后结果学的越来越超前,考核题目越来越难,这就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肯定是有底线的,不能超纲教学,那么只能上培训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成为培训班忽悠家长的最大谎言,笨鸟先飞其实最终演变成变成大家都在抢跑,不抢跑就是傻瓜。这似乎就是疯狂培训班愈演愈烈的原因所在了
  一切看似都是民办掐尖惹的祸,这个锅顶尖民办到底背不背呢?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晨晨妈 发表于 2017-9-14 08:47:32

静待下文,楼主娓娓道来,百味杂陈。

duoduofish 发表于 2017-9-14 09:28:55

静听下回分解。这个行业确实太乱,需要规范。

寻找金矿 发表于 2017-9-14 10:33:51

顶一下,分析的很好。

tian1st 发表于 2017-9-14 10:35:43

戳到痛点了!!!

youdan20 发表于 2017-9-18 09:19:42

【歌吟天下】《疯狂培训班》(四)两个硕士教不了一个小学生,家长焦虑鸡的血?
上回说到疯狂培训班的根源指向民办掐尖,我这文立马在无锡某论坛遭到了力挺民办者的围追堵截。他们的回帖中把疯狂培训班归结于家长本身行为选择,考民办自愿,上培训班也是自愿,民办掐尖关你什么事?当然民办也很冤枉说这个锅我不背,我考我的掐尖试,他上他的培训班,没有强迫他来考,这都是家长浮躁的心态造成的,听上去也很有道理。
我们先来分析下,为啥家长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争考民办。在无锡知名的民办小学有三桥一外,顶尖民办初中也有二桥。首先一点升学率较高,这个升学率是指考入热门高中的概率,有的还可以直升,比如大桥小学可以直升大桥初中最后直升大桥高中。而根据大桥的2017年高考喜报看近100%的本一录取率高居榜首,也就是你能考进大桥那么只要你不被淘汰出去,本一大门就已经为你敞开了。
再对比下在无锡能考上好大学的概率。2017年无锡市区中考25397人,进入高中的比例不到50%,推测可能在46%左右,而能进入市一中、辅仁高中、梅村高中、天一中学、省锡中、太湖高级中学6所热门普通高中比例差不多15%。无锡要考上好大学比例更低,以2017年C9l联盟296人推测只有1%左右的概率。在顶尖学生的比例上,比如考入c9联盟人数上,天一中学优势明显(当然一部分学生也是顶尖民办考入),但顶尖民办分数段比较稳定,985,211的概率更大,所以考上顶尖民办就相当于一只脚跨进大学门, 不由得焦虑的家长不心动。
(今年无锡录取C9高校的学生有大约296人,光天一中学就有104人被C9高校录取。C9联盟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代表中国大学的金字塔顶)
民办在师资方面其实并不占优,也就是完全是靠生源好才能赢得先机,然后良性循环形成更好的口碑。但同样民办学习氛围比较强,对于学习习惯不自觉的孩子非常有效。另一方面教学内容比较自由,可以适当超纲,满足优秀孩子学习需要,这也是民办的长处。公办学校要照顾所有孩子,不得不严格要求教学大纲,自然会有优秀孩子吃不饱也需要培训班的,但这毕竟是少数。不应该全民模仿,要根据自己孩子实际情况来选择。
也就是培训班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小众消费,因材施教的产物,但发展成疯狂的大众消费趋势,实在是让人感到心惊,这里面是不是家长焦虑浮躁心态造成的呢?
前两天新华社有篇题为《两个硕士竟教不了一个小学生——谁在靠你的教育焦虑“吃饭”》可以看作是《疯狂培训班》的后续,一切都是家长焦虑作的孽?
家长焦虑背后的原因当然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孩子不拼命学习,就上不了重点初中,上不了重点初中,就很可能上不了重点高中,上不了重点高中,就很难考上重点大学,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的都是孩子的人生”。问题在于,市场正在利用这种不均衡炒作焦虑,不断推高价格。不管是疯狂学区房还是这疯狂培训班,利用各种渠道圈定目标受众,打着分享升学信息、提供升学指导的旗号,散播报名紧张等信息,制造焦虑气氛”,把生意做大了,将自己做强了。甚至你看到的那些别人家的孩子,有可能都是培训班的托。
家长们可能明知道这就是一个套路,但谁敢拿孩子的未来去赌?谁知道什么时候教育资源才能均衡,名校就那么几所,招生政策还经常变来变去,不焦虑的才不正常。
更何况在这信息不对称的社会,你所得到的信息不一定就是真相,有人会把某些信息无限的放大,比如2016年民办某桥选拔考试里最后一题出现电路图,马上就传递出一个信息,然后在家长群中传播出考民办要考初中物理这样的新闻,而培训班就会跟上拿出一份培训物理的开班计划。其实这个只是纯数学题目的理解思维和考物理电路知识完全不搭,但家长如果没有专业的知识怎么才能判断这里面的真假。
我之所以试图来挖掘疯狂培训班的根源,归根结底也是我作为一个家长的焦虑心态作祟。只是我暂时还多了一丝冷静,但是在这个全民鸡血的时代,我还能淡定多久?说不定过段时间我也会像那些疯狂的家长一样去给孩子报班了。
家长用短跑的心态来指导孩子的马拉松,势必造成拔苗助长的恶果。但这不是一个家长要不要停下,该不该反思的问题。这外围有一个绝大多数家长都会焦虑甚至恐慌的大环境。当然专家说的那样”不能仅靠劝家长保持理性,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从根本上打破不健康的教育生态。”这些口号式的废话也毫无意义。
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大环境下,有一只无形的黑手在推波助澜,把家长焦虑、民办掐尖和超前培训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很难破解的死局,要想打破这个死局,就必须找到破局的关键点,也就是那个导致家长如此焦虑、培训班如此疯狂的无形黑手到底是什么?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附昨天部分网友的回复:
网友GKYG:
所以啊,上不上培训班,培训班红不红火,反映的是家长在全社会浮躁现象下的焦虑。和民办不民办无关。
拔苗助长是你们的选择,恶性竞争你可以不参与啊。提前还是滞后压榨孩子的潜力是家长好吧。上不上培训班和民办,是每个家长自己的选择,也是他们的权力,你激动什么?培训班和民办被抛弃,自然会关门大吉,也和你没啥关系吧!
网友wayayu:
你想多了,我们学校去上培训班的并不多,我家娃五年小学都没上过培训班,钢琴游泳围棋画画那些有,不过是打发假期时间而已。我家娃的同学里成绩名列前茅的,上培训班的并不多。当然啦,我们学校在乡下,比较偏远
不过我一点不反对上培训班,只要孩子愿意想学,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家没去上的原因,最主要的真相是家里有人教,我跟我老公全科,不在外面鸡血,就是在家鸡血,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有想法的话。
网友vilyb:
现行教育分层是科学的,高中不都分层吗,什么省重点市重点。但为了保护儿童心理小学初中不准分层,导致有追求的人吃不饱,滋生了培训市场。有人说可以自学啊,就算自觉性和学习方法都没问题,听老师讲一遍效果肯定更好,而且不懂的有人可以问。
无锡教育培训机构火爆,和民办不民办又有多大关系呢。
网友fishback123:
民办没占用一分钱的公办资源,对所有的优秀,有潜力的适龄孩子也是敞开了大门,比过去那些暗箱操作的优秀公办公平太多了,一个家长和学校双方自愿选择的事情,惹到你哪里了?
每个明理的家长都知道,世界是分层的,社会是分层的,小到将来能进什么样的单位,公司,研究所,能拿多少薪水,能有多少上进的机会,这些都是分层的,却在中学教育阶段,口口声声义务教育不要分层,难道你可以拿着刀子把大家都削到一般齐?
网友5star:
为什么大家都要上民办学校?因为民办的考试成绩好。为什么要考试成绩好?因为只有50%的人能从初中考上高中,其余的人只能上中专技校。一般人观念里,这是不好的出路。
重点是初中升高中的路太窄,而大家都要走这条路,那么总要有一个机制把一半的人挤下去。设计这个路径的人有问题,没有好好的引导,如果走另一条路也有可见的光明前途,自然竞争没那么激烈。
网友行舟看云起:
民办掐尖,前提是民办得有这个本事掐到尖!楼主办一所民办,试一试!关键实力说话,不是耍嘴皮。我记得,无锡曾有一所英才学校,名义比 桥什么的牛多了,现在还在吗?
民办教育功德无量,自负盈亏,肩负社会责任。不但补充而且引领无锡教育的多元发展。
不要将矛头指向民办,民办怎么了?民办教育一枝独秀怎么啦?民办教育让公办垮了嘛?天一,省锡中,一中辅仁梅村,就连太高不都在抢生源?有些地方连公办初中都敢用金钱诱惑小学生上学,你选择性失明?没看到吗?
片中用较大篇幅报道无锡的艺术培训市场多么红火,请问,难道艺术培训班是民办学校招生带来的疯狂?跟民办招生有毛关系???!!!我看,倒很像嵌入式广告!
进一步追问,《新闻调查》选择的采访调查对象中,家长样本是否存在问题?《新闻调查》采访对象的身份是否纯净?有没有张冠李戴的家长或老师?看了三遍,觉得太不对劲!无锡太小了,没有秘密事。不要欺人太甚,什么脏水都往民办身上泼。这么多年来,民办教育在夹缝中生存,被泼的脏水也不少,民办没有被整死,反而脏水成了民办教育越挫越勇的成长的肥料。
我严重质疑这期节目的真实动机!
这种事得让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知道,有人愿意来一次“对《新闻调查——疯狂培训班》的调查”吗?
网友落尘:
说句很有趣的故事,前几年我们小学教研员(英语)来学校常规学期初听课,跟我说了一句这样的事情,她女儿在DQ, DQ拓展的相当厉害,但是反而要喊公办老师补基础,因为民办学校过于顶尖,课本的基础东西基本不怎么花时间教了,到处都是灌输拓展的知识(注意是灌输)。所以在你们说的这件事上,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民办可以超纲,跨步大点,但是不等于说教学秩序就可以混乱,走路没学好的情况下就去跑步,事实上无论是中学,小学不能因为有考试的存在就忽略正常的教学质量,严谨的课堂教学,在这点上民办因为进度关系,生源关系(可能会对教学造成错觉),很容易出现问题,到后来教师的解题能力有,但是教学能力缺乏是可怕的

longlong3310 发表于 2017-10-7 06:28:28


赞0
学习啦,谢谢分享

流星雨2006 发表于 2017-12-17 18:05:50

正准备小升初的我们学习了

bhs019999 发表于 2018-2-14 17:32:16

百分之万赞成您的观点,以大桥为首的无锡民办教育严重伤害了无锡教育的根基。高中教育民办选拔机制情有可原,义务教育阶段掐尖选拔把无锡整个教育生态毁坏了,从公办里掐尖公办如何办,公办的积极性受到打压。建议您把您的连载投到无锡日报。

wyflame 发表于 2018-3-2 15:37:31

转贴 方歌吟2012 时间:2017-09-14 08:45:48
【歌吟天下】疯狂的到底是什么?——用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分析教育乱象根源(一)

  前段时间我写了疯狂培训班的系列,刚说到疯狂培训班的根源,家长焦虑、民办掐尖和超前培训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很难破解的死局,就被批的体无完肤,更有无数水军恶意谩骂,其实很多人劝我,不要再写了,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疯狂,看似都失去理性,但其实又有多少算计和无奈在内。那些冷嘲热讽的人里面又有多少是讲逻辑的,其实他们只是在害怕,所以才会激动,你写的东西可能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对于教育改革,我一直觉得国家是有一个时间表的,是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时间。中国的未来就在于反腐和教育这两件大事。现在反腐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这就为接下来的改革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大环境,那么剩下的就是教育。教育改革怎么走,它必定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已经看到年初的《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规范民办招生,9月1日《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正式实施,《疯狂培训班》的央视曝光,加上前面“双一流”大学的建设,以及刚刚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体系正在慢慢形成。虽然这些举措短时间内不可能马上改变人已经被固化的思维习惯,但是温水煮青蛙,每一小步都是在慢慢改变原有教育产业化带来的弊端,必须认识到教育回归良心事业已经是大势所趋。

  有网友留言说疯狂培训班,不是培训班疯狂,而是家长疯狂,有了市场,才导致疯狂培训班。没有家长的需求,光培训班能疯狂的起来?一个巴掌拍不响,家长疯狂、培训班疯狂也好都只是表面现象,那么到底疯狂的是什么,我想从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说起。经济学存在的意义就是这个社会资源是稀缺的。由于资源稀缺,社会资源的管理就是重要的。稀缺性是指社会提供的东西少于人们想拥有的。正如一个家庭不能给每个成员想要的每一件东西一样,一个社会也不能给每个人以他们向往的最高生活水平。而教育恰恰是目前我们社会中最稀缺的资源。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在大多数社会中,资源并不是由一个中央计划者来配置,而是通过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共同行动来配置的。因此,首先要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均衡取舍)
  关于作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下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语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以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
  对于义务教育年龄或者更小孩子而言,正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如果被疯狂培训班占据,那么他们必然要放弃童年的快乐,放弃广泛阅读,放弃有趣的游戏,放弃和大自然接触,放弃……。我从来不信孩子会喜欢这些培训班,也许有那也只是特例。
  一种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
  教育资源稀缺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师资力量。疯狂培训班的老师越来越多时,那么正常教学的老师就少了。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增加就业,但培养一个好老师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义务教育好老师进入疯狂培训班,那学校里的好老师就会减少,本来稀缺的师资就更不平衡。如果你说培训班老师和学校无关是另外培养的新老师,那你上培训班让新老师试手有啥意义呢?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这类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例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的支持比其他人更多。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大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也就变小。
  我国教育这块蛋糕是靠着扩招和教育产业化做大的,这也是催生各种民办和疯狂培训班的温床。效率是相当高的,大学生从很值钱沦落为毕业就失业没用了多少年。很显然切蛋糕时某种意义上放弃了平等。现在国家意识到这块教育蛋糕已经做的够大了,分割教育蛋糕应该更注重平等了。
  认识到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交替关系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由于人们面临着交替关系,所以,作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例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想到把你用于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来。但这种总和并不真正地代表你上一年大学所放弃的东西。
  这个答案的第一个问题是,它包括的某些东西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 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
  这种成本计算的第二个问题是,它忽略了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上大学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收益。这一点儿也不奇怪。
  举个例子,一个人陪老婆看一场电影,成本不仅仅是电影票丶爆米花,还有这个人因此放弃的东西,如果这个人是盖茨,可能是没有参加会议,损失几百万美金。如果是超人,可能因此没办法拯救世界,成本是全人类的生命。如果是你,可能还赚钱,因为如果不去看电影,你就要去斗地主,会比电影票输的还多。术语叫“机会成本”,如果不看电影,干别的事,这件事赚的钱,就是看电影的成本。
  我们来简单算算上疯狂培训班的成本,恰恰是忽视了人才成长规律,一味的拔苗助长把孩子用于阅读、成长、玩乐的时间统统用于超前学习了,这个机会成本有多大?我并不否认有些智力超常的孩子,能在培训同时兼顾其他,但大多数普通孩子也纷纷被家长送去疯狂培训班,而收效甚微,这个浪费的机会成本真的是非常可怕,时间太宝贵了。所以不要以为上培训班是为了孩子好,也不要以为培训班付出的只是金钱,恰恰上培训班的成本非常昂贵,孩子放弃的东西有可能是天价,是你一辈子赚的钱也没法买回来的。

九天五洋卓远 发表于 2018-5-30 16:40:27

很震撼,恐怖的教育,可悲的教育

weiwei_jo 发表于 2018-6-20 08:18:57

感谢楼主分享!!!

ivyanmm 发表于 2018-7-1 10:18:33

如果家长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当然自己辅导最好,不然还是得去辅导班。

ocaca 发表于 2018-7-12 14:45:13

分析的很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歌吟天下】《疯狂培训班》播出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连载)